過去兩年,中國和美國的通路併購案風起雲湧。阿里巴巴開設科技超市「盒馬鮮生」,推出三公里、半小時送達物流;同時陸續投資實體通路,並以28.8億美元併購中國大潤發。
2016年,美國傳統零售業沃爾瑪入股京東5%股權,之後更在半年內三度增資,展開虛實整合。全球電商大亨亞馬遜去年以巨資137億美元,買下Whole Foods全食有機超市。
然而,一向對於便利商店等零售業發展引以為傲的台灣,卻在新零售轉型賽中,相對靜悄悄,到底是為什麼?《遠見》專訪全台多家零售業龍頭,包括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、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、PChome總經理蔡凱文等人,看他們如何解讀國內外趨勢?又將如何迎戰?
今年1月底,國內零售龍頭統一超商7-ELVENn,才啟動無人超商「X-STORE」在台北總部大樓的測試計畫。兩個月後,全家便利商店也宣布導入IoT物聯網、大數據、AI人工智慧、RFID無線射頻的科技概念店開張,頗有互別苗頭的意味。這波由國內兩大超商掀起的科技店型大戰,都是為了跟上全世界早已風起雲湧的新零售風潮。
中美大玩虛實整合 電商、零售業互相購併
無庸置疑,「新零售」絕對是這兩年消費市場最火紅的字眼。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。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「新零售」一詞。他的說法是,未來30年,電子商務將會被「新零售」取而代之。
對他而言,新零售是一種結合電商、店鋪和物流的全通路零售,串連線上和線下的各種數據,精準掌握消費者的喜好和動態,讓消費者無論在線上或線下都擁有一致的購物體驗,最重要的是,用科技顛覆零售業。
為了具體實踐心目中的「新零售」模式,馬雲仿效意大利超市和餐廳結合的Eataly,再加上三公里半小時送達的物流,開設了透過科技將數據從線上導引到線下的「盒馬鮮生」。
此外,馬雲陸續投資實體通路,包括投資三江購物、收購銀泰百貨、買下聯華超市股權,並以28.8億美元併購中國大潤發,一步步攻城掠地。
…想了解 請點擊 |
 |
|